icon
网址
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
前言

我现在的NAS是群晖的 DS220+,已经用了五年了。除了NAS上面常用的文件同步、照片备份和影视服务器,我的 NAS 主要用来部署 Docker 容器。现在部署和常用的 Docker 容器包括 n8n、casdoor、searxng、lobe-chat-database、calibre-web、adguard、ddns-go、portainer、minio、pgvector。由于DS220+的硬件参数实在是太有限,导致负荷只要稍微高一点,Docker容器就死机无响应。所以,今年一早就想升级NAS了。
我认为 NAS 以后一定是跟 AI 结合起来的硬件,所以一直在等高端 NAS 的更新,尤其是极空间Z423的升级迭代产品的更新,看看到底能升级到什么程度,再决定买哪一款。最近,极空间出品了 Z425,和我之前看上的 Z4 Pro+ 性能版做了一下对比:

核心硬件参数对比

Z4 Pro+性能版
Z425
CPU
性能版 Intel i3-N355 3.9GHz 4核4线程
Intel Core Ultra 5 225H 14核20线程(性能远超同系列NAS)
GPU
Intel Graphics 1.35GHz 性能核显
Intel Arc 130T GPU(核显极强,适合AI和多媒体任务)
内存
16GB DDR5
16GB DDR5,预留插槽可扩展
硬盘位
4盘位 SATA 3.0 6Gbps
官方为8盘位,快拆硬盘托架,大容量
网络
双2.5GbE RJ-45
万兆网口+千兆网口,支持链路聚合与高速传输
扩展
USB-C, HDMI, eSATA
2个雷电4、HDMI 2.1、可外接显卡坞
系统盘
32GB eMMC
支持SSD+系统盘分离,甚至安装Windows

实际应用与场景分析

  • Z4 Pro+:性能和功能对中高端家庭和个人/小型工作室完全够用,docker、AI加持、冷静高效的散热和静音优化,对标 Synology 中高端系列。4盘位配置适合常规数据和多应用并存。
  • Z425:更适合重度数据和高并发(比如8盘位+万兆网络环境、显卡AI扩展、远程AI推理用),高性能平台本质更像迷你主机(可当PC用)。对AI场景等高级应用特别友好。
对于我的应用场景,数据存储、多容器协作、稳定性和能效比Z4 Pro+ 性能版已经非常合适,功耗低、性能够用、Docker 环境成熟,维护简单。而且,还比 Z425 便宜了一半以上
于是我非常淡定且心满意足地入手了 Z4 Pro+ 性能版。跟我现在用的 DS220+ 相比,性能简直是质的飞跃:
项目
极空间 Z4 Pro+ 性能版
群晖 DS220+
CPU
Intel N355(多核,低功耗,性能强, 3.9 GHz)
Intel Celeron J4025(双核 2.0–2.9 GHz)
内存
16 GB DDR5-4800(可更换)
2 GB DDR4(可扩展)
盘位
4 × SATA3,2 × M.2 NVMe SSD
2 × SATA3,无 M.2 SSD
网络接口
2 × 2.5GbE(支持链路聚合)
2 × 1GbE(支持链路聚合)
USB 接口
多个 USB 3.2 Gen2/Gen1,支持高速外接
2 × USB 3.0,1 × USB 2.0
HDMI
有(支持本地桌面输出)
eSATA
有(支持外接扩展柜)
Docker/虚拟机
支持多容器、多虚拟机,适合重度自建服务
支持 Docker,虚拟机性能有限,适合轻量级应用
系统生态
极空间 OS
DSM(套件丰富,备份、影音、监控等生态成熟)
功耗
约 0.5–0.7 kWh/天(性能模式)
约 0.3–0.4 kWh/天(典型负载)
适用场景
重度 Docker、多服务自建、虚拟机、AI、家庭影音
轻量级文件共享、备份、影音、简单 Docker
价格
约 2891 元
约 2180 元
这次从 DS220+ 换到 Z4 Pro+ 性能版,升级最大的其实是“硬件底层整套换代”:CPU 从老一代双核赛扬跳到多核 N355,搭配从 2GB 级别到 16GB DDR5 的大内存,再加上 2 盘位提升到 4 盘位外加 M.2、双 2.5G 网口等扩展,让原来在 DS220+ 上已经感觉吃紧的那一整套 Docker 栈、反向代理,都从“勉强能跑”变成“有富余可以随便折腾”,核心体验就是多任务性能、可玩性和扩展空间一口气拉高了好几个档次。

硬件安装

官方视频
极空间官网有各个型号的硬件安装视频教程:
我手头上的硬件是这样的:
  1. 2 x 8TB 闲置3.5寸机械硬盘
  1. 2 x 20TB 3.5寸机械硬盘,现在装在 DS220+ 上面,等完成数据转移,就可以拆下来装在极空间 Z4 Pro+ 上面
  1. 1 x 4TB M.2 固态硬盘(现在固态硬盘太贵了,等降价了再买一条)
  1. ASUS AX86U 只有一个 2.5G 网口
  1. 有 IPV4 的公网IP
 
我还想添置的硬件是极空间的 UPS,足够小巧轻便,又没有兼容问题,只可惜现在缺货。

账号注册

按照说明书,下载极空间 APP,注册账号。极空间要求激活设备和创建账号的时候必须联网和手机号验证,而且账号必须是手机号(看上去也必须是大陆手机号),这就很不方便。
官方说明里,是通过手机号在云端和设备做绑定与服务关联。
令人匪夷所思的是,就连创建子用户,也需要使用手机号注册。
这方面,跟群晖的逻辑就完全不同。按我的理解,NAS 是非常私人的设备,它应该完全具备脱离“云”而自己独立运行的能力。它的用户,只需要面向它提供资料,这些资料完全不会或者不需要离开 NAS。比如群晖上面,账号和用户就是注册在 NAS 上的,NAS 只需要连接局域网就可以使用了。
像极空间这样的要求,激活过程完全不能脱离“云”,要成为这一台 NAS 的用户,首先需要成为极空间的用户,就很不合理。如果官方服务挂了,用户就没有办法激活新设备,也没办法重置设备。

存储池

硬件激活之后,就要建立存储池。我的方案是这样的:
机械硬盘做海量冷数据/备份池,用极空间推荐的 ZDR 扩展卷。2 × 20TB + 2 × 8TB 的 4 盘合组 1 池,在极空间 ZDR 模式下,不同容量会最大程度整合,大致可用容量约 44–45TB,只牺牲一块最大容量盘用于冗余保护。冷数据、资料归档、影音库、照片等全部存放在机械池
4T SSD 现在作为独立盘创建 2 池,固态现在实在太贵了,等价格降下来或者攒一攒钱再买一条 4T 组建 RAID 1,用来放重要高频/热数据(如多终端实时协作数据、AI训练数据、虚拟机、数据库等)。虽然我打算放在 SSD 里的数据未必多么重要,但是,Docker 和虚拟机的话,我是希望能够随时在线,可靠稳定的。所以,要尽早组建 RAID 1。
目前的存储池:2 x 8T HDD + 1 x 4T SSD
目前的存储池:2 x 8T HDD + 1 x 4T SSD

备份存储池

notion image
由于目前 SSD 只有一条,是单硬盘存储池,没有任何冗余和备份。所以,在“备份中心”设置了定期的存储池之间备份,把固态的存储池 2 定期备份到有冗余的机械盘存储池 1 里面。这样以来,虽然不能保持一直在线,但也有后悔药可吃。

设置安全验证邮箱

因为不能使用邮箱注册账号的原因,进入系统,要去“用户中心”里给管理员账号设置安全校验邮箱。
notion image
 

来电自启动

为了保证随时在线,在系统设置→硬件相关设置→来电自启动,设置来电自启动功能。这样,就算停电导致关机,来电之后也能自己开机。话说,为了保证硬盘不会因为断电受损,也要尽早配置 UPS。
notion image
 

关闭局域网内的新终端验证

在系统设置→设备连接→新终端校验里,勾选“仅关闭局域网连接的安全验证”,在家里用新设备登录的时候,就不用填验证码。
notion image
 

自动封锁IP地址

在同一个地方,“IP封锁”可以设置IP黑名单、白名单和自动封锁的策略。可惜,这部分功能还特别简陋,黑名单不能批量导入,自动封锁IP的设置选项也非常有限。
不能批量导入黑名单这一点,我也不能理解,尤其是用了几年群晖下来,每天都能收到很多试图登录的警告信息,也积攒了一长串恶意IP。如果能一次性导入进去,也不浪费这些年的积攒,还能提高安全性。
notion image
相比较之下,群晖的设置自由度就高很多,我甚至可以设置成只要输错一次密码,就永久封锁:
notion image
而且,在群晖上面,还能批量导入和导出封锁名单:
notion image
希望极空间能在这方面继续加油,优化功能。
我的封锁名单也放在这里,供大家下载:
💡
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:deny-ip-list-2025-11-21.txt 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Jj0u26AYiPliIISxizwpEA?pwd=ecj5 提取码: ecj5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,操作更方便哦
notion image

结语

本文介绍了极空间 Z4 Pro+ 的基本安装和初始设置流程,包括硬件安装、账号注册、存储池配置以及一些关键的安全设置。相比群晖 DS220+,Z4 Pro+ 在硬件性能上有了质的飞跃,但在某些设计理念上(如必须使用手机号注册、强制联网激活等)与群晖有着明显差异。接下来,我会一点点分享如何在极空间上配置 Docker 环境,以及如何从群晖迁移数据和服务,还有如何使用常用的功能。
玩转极空间Z4 Pro+(2)——Mac时光机备份壮壮幼儿园面试——学知园
Loading...